- 溝通觀察、洞察需求:藉由交流座談,學生實地觀察協會運作與社區現狀,實際理解社區發展的困境與需求。
- 定義觀點、發想創意:根據所得資料,學生討論分析出社區發展協會運作的痛點、甜蜜點,重新定義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構想。
- 提案討論、雛形測試:透過多次提案反覆調整,學生訂出兼顧創意理想與現實條件的可執行方案,並利用數位化工具快速做出雛形測試使用者反應。
- 回饋修改、成果發表:修正優化符合協會與社區需要的成品,將成果交接協會使用,並於7/1於社區活動中心導讀繪本、放映紀錄片。
- 演講座談、參訪體驗:透過一場紀錄片放映座談、兩場龍岡滇緬文化體驗、兩場雲南服飾文化演講,學生認識媒體的社會責任,珍惜與包容多元文化。
- 田野調查、企劃提案:從參訪體驗、文化演講、文獻蒐集到親自前訪,結合創意寫作知識,提出完整企劃提案,學生學習聚焦在地主題,用富創意的構想陳述在地故事。
- 專業技術、實作練習:DSLR攝影、提問訪談、收音燈光、虛擬製作、剪輯敘事等知識與技術,並透過工作坊與作業,學生提升紀錄片攝製的知識與技術。
- 拍攝製作、後製剪輯:學生分組進行訪談與紀實拍攝,編輯訪談稿與旁白,剪輯後製符合主題的紀錄短片,學生學習與不同族群對話溝通,深入了解「地、產、人」的故事。
- 成果發表與展覽:分組紀錄短片與學習海報發表,學生不僅分享不同故事,並交流參與過程中的收穫與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