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ent 1
Client 2
3
4
5
6
8
11
12
13
14
15
17
18


人文歷史活化與保存

通識教育微課程、人社院、藝術中心瑯嬛書屋
Client 1
Client 2
Client 3
01

通識教育課程

為讓元智學子能夠對求學地有基礎認識,不僅辦理各式各樣的活動,甚至將在地文化知識置入通識課程中,正式給予學生接觸的管道。自2013年起即有在地文化課程的開設,至2017年USR計畫實施後,陸續開設相關課程,並整合為「在地多元文化課群」,甚至於2020年開始列入跨領域必選修的2學分課程中,讓每一位元智學生都需要經過在地文化的洗禮,包括課堂學習、知識講座與校外教學,始能畢業。 2021年109-2學期,課群共開設「古蹟文化與在地生活」、「活的空間:歷史、社會與空間識讀」、「客家與臺灣」、「旅遊桃園史」、「島嶼、族群與文化」、「在地文化導覽」等6門課7個班,共372位學生修習;110-1學期共開設「古蹟文化與在地生活」、「活的空間:歷史、社會與空間識讀」、「閱讀產業與文化傳播」、「客家與臺灣」、「旅遊桃園史」、「島嶼、族群與文化」、「在地文化導覽」等7門課9個班,共431位學生修習。 此外,近年來大專院校盛行微學分的設置,透過把一學期的課程拆分成短期且學分數少的課程,讓學生自由選擇課程內容拼湊畢業學分。通識教學部也在跨領域必選修的2學分中,邀請各系所安排各種系列的微型課程,每次的課程為2至8小時不等,並分為知識、實作、參訪三類,可獲得0.1至0.2學分。 其中,USR計畫特別設置了「桃園文化廊道」系列微型課程,自2017年起每學期開設5至11門,主題圍繞在臺灣與桃園的在地文化,以及進行文化推廣或導覽所必須的技能傳授,並與實踐場域內壢、龍岡、霄裡結合,介紹當地文化、體驗傳統技藝與實際參訪場域,也與場域內的合作夥伴密切合作,期許讓學生對計畫及在地文化更加熟悉。 2021年109-2學期開設5門,包括知識型2門、實作型1門、參訪型2門,共119位學生修習,惜因疫情有2門取消辦理;110-1學期開設6門,包括知識型4門、實作型1門、參訪型1門,共174位學生修習,皆獲得學生正面回饋,產生良好的推廣效果。


通識教學部希望元智學生能在求學期間,對臺灣甚至桃園在地文化有基礎認識,因此開設必選修的跨領域「在地多元文化課群」,由一系列的在地文化介紹課程組成,授課教師各自從不同的面向講解文化,並安排校外教學,讓學生親臨文化資產現場,對課程內容有更深刻的印象。 有鑑於所有課程皆需安排校外教學,為集中資源並讓學生有更多選擇,課群中的「古蹟文化與在地生活」、「旅遊桃園史」、「島嶼、族群與文化」、「在地文化導覽」4門課5個班級,於2018年起便在中壢與桃園老城區舉辦聯合校外教學。執行方式經過不斷調整,現已發展至集中在中壢老城區進行,並打破班級限制,規劃5條路線-多元宗教文化、生命關懷與環境教育、中壢新街城堡、在地生活記憶、舌尖上的中壢,讓學生自由選擇感興趣的主題,由各門課程教師帶領其中1條路線進行講解,同時印製學習手冊讓學生在活動中做筆記,成為教師作業評分項目之一。 2021年3月27日、4月10日、10月16日、10月30日共舉行4次聯合校外教學,109-2、110-1學期各舉辦2梯次,由5位授課教師帶領583位學生進行中壢老城區21個文化觀光景點參訪,確切認識到這座客家大城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打下了文化觀光的基礎,未來可再細部規劃成旅遊路線,以提升桃園深度旅遊的內涵。

Image
Image
02

人社院英語學士班

      從2018年的聖誕節開始,每年元智大學人社院英語學士班師生在聖誕節前,自發性的準備自製的卡片和禮物,並規劃有趣的DIY、團康活動或是英文學習活動。2021年12月11日,人文社會學院英語學士班師生們,在疫情暫時緩和的狀況下,提前為保生國小帶來熱鬧有趣的聖誕節活動,也為於桃園偏鄉的保生國小學童們,帶來溫暖的陪伴。
     人社院與啟英高中合作的大學微課程,由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系及應用外語系專任教授來授課。 「射石飲羽」原指箭射到石頭裡,隱沒了箭尾的羽毛,形容發箭的力量極強,後也形容武藝高強。本微課程取其音「[社]石飲[語]」,希望學生修讀此微課程將習得厲害的武功,對外語及社會相關學習有進一步的理解,探索將來上大學之性向。本課程為針對高一及高二學生所設計,課程安排於週四下午內容和社會議題及語言學習等相關,除了一般日文學習課程外,於課程中另外結合雲端工具、數據分析、分批進行民調實際操作外,更利用美國大富翁遊戲「地產大亨」桌遊,協助同學了解社會階段問題。高中生欲了解大學學系外,除了透過大學簡介文宣或線上影片介紹,鼓勵高中生參與大學微課程也是其中一種方式,除能實際感受未來上大學上課的氛圍,亦能協助學生於選填大學科系時,提供多一些求學方向。 
       109.03.31、04.28、05.26、06.23,由陳怡蓁老師帶領本系學生於本市自立國小針對3~6年級學生,舉辦「閱讀新世界-讀唱聽不同國家奇幻故事、美妙歌曲及文化差異」活動。 109.06.14吳翠華老師執行落實教學創新/創新教學教學精進-精進課程計畫,結合日本文學課程,實踐學以致用教學合一,辦理「日本兒童文學營隊」共計22名國小一~三年級學童參加。 109.12.18應外系由3名外籍碩士生及6名大學部學生,協助辦理「109年度元智內壢雙語學習大手牽小手學生校際交流-英語外部參訪教學-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ctivities」計畫,透過校際交流及與大專院校攜手合作,提升國小學生學習英語的成效與品質,該校五年級學生共計36名與教師4名參加。

Image
Image
03

學務處課外組帶領新世紀領袖服務團

     偏鄉服務列車,關懷弱勢回饋社會 因 COVID-19疫情影響,近年國際志工服務團隊皆無法出國,但團員服務熱忱絲毫未減,因此由學務處課外組統合帶領新世紀領袖服務團,並結合本校「艾妲資訊培力」與「寰宇文化領航」USR計畫,將團隊能量轉向投入臺灣花東偏鄉學區與部落展開偏鄉服務列車計畫。
     2020年起團隊前進銅門、榕樹部落,推廣資訊運用課程,協助部落44位長者學習智慧型手機基礎操作應用,並透過Youtube 360度視覺影片搭配VR眼鏡,參加者不用出國一樣可以體驗出國樂趣,豐富異國色彩。期間團隊更與地方偏遠校區(南澳國中、富北國中、池上國中)合作,致力推廣台灣國際文化交流,透過外籍生分享國家獨有特色風情文化,經由舞蹈、遊戲、運動等體驗方式,增進學員在過程使用英語交流之能力,參加者計89人。   
     2021年受疫情影響,8月因疫情臨時改變服務列車執行方式,透過世紀領袖團隊、艾妲IT義工團隊與寰宇文化領航團隊共12名志工齊心設計線上課程,融合生動的影片和音樂,為台東14位學子推動資訊教育與國際教育。而原定8月服務行程展延至10月辦理,服務地點調整為花蓮玉里「紐澳華山莊」與「安通部落」進行課程,由14位世紀領袖學生志工與機器人研究社所,帶領當地居民認識新興資訊科技-程式機器人體驗,同時在外籍生帶領下,體驗異國文化風情,玉里當地居民計71人參與。   
       

臺灣花東偏鄉學區與部落展開偏鄉服務列車計畫

臺灣花東偏鄉學區與部落展開偏鄉服務列車計畫

部落長者學習智慧型手機基礎操作應用

Image

程式機器人體驗

Image
04

藝術中心

      藝術中心辦理多項校內藝術表演、影片分享、成果展覽及講座外,更與藝術與設計學系、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及新富町文化市場合作辦理《山海基隆‧內壢桃花》展覽,展覽期間為110/08/24-11/24,為期三個月期間,除了有多場講座及分享會外,同時於新富町文化市場半樓仔中,展示和萬華地方生活文化相關的民間藝術,並以基隆「山海工作營」和桃園內壢「桃花工作營」為主,介紹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自2010年開始的地方工作成果。 藝術中心以「藝術服務大眾」為理念,每學年規劃以教育性、探索性、創意性、趣味性及療癒性為重點的各類新式藝術活動,藉以提昇全校師生藝術品味及視野,深化校園藝術生活內涵,並且創造社區藝文交流平台,提供本校及社區民眾不同的藝術饗宴與體驗,營造校園成為優質有感的藝術環境,建構內外一體的藝文生活社群,以善盡大學社會責任。藝術活動依年度主題規劃為六類:
 一、展覽活動:策辦藝術文化相關的展覽,每年二場。 二、講座活動:邀請藝術文化名家,分享創作生涯、人生夢想及觀念等,每年四場。 三、表演活動:舉辦國際音樂演唱及傳統說唱藝術等大型活動,每年四場。 四、創意工作坊:帶領學員透過五感,發揮創意,動手學習不同巧藝,每年四場。 五、心光電影院:透過紀錄片的真實報導,看見不同人生以及社會百態,激發學生對於生命的探索,每年四場。 六、社區藝術節:結合校慶月活動,內容包括校慶表演、音樂會、名人講座、創意工坊、發春音樂祭、桃花工作營等,邀請全校師同仁及社區民眾互動參與,共享社區藝術生活,約十場。


 2019「遠東建築獎:舊屋改造特別獎」首獎,由藝設系主任的陳冠華教授帶領團隊,以舊穀倉改造後的「池上穀倉藝術館」贏得殊榮。
     
Image

05

音樂及藝術性社團活動走向社區

      為使社團活動不僅限於校內學生參與,藝術鑑賞不侷限於人文相關系所學生學習,本校學生社團將音樂及藝術帶進社區,亦深入社區民眾的日常生活。 多年來,元智大學數個音樂性社團將藝文活動植根於基層教育,每年皆規劃在多個國小進行音樂教學。除與鄰近小學合作外,亦在週間舉辦音樂發表會,歡迎社區居民共同欣賞,以達學校與社區間之互動;或在週末安排愛心義演活動至安養院,藉此關懷社區年長者,也拉近世代間距離。惟今年因受疫情影響,較無法全面開放,與附近社區民眾分享同樂及關懷服務。 2021年由本校藝術與設計系及系學會主辦的發春音樂祭,是第二十一屆元智大學社區藝術節活動之一,也是指標性的傳統活動,計約500人次參與。活動由學生製作視覺文宣、宣傳影片,並規劃涵蓋音樂表演、各類講座等活動,透過藝文表演及市集形式,建立校園與社區的連結,為元智大學全體師生及內壢社區增添藝術氛圍。市集則邀請內壢里攤商擺攤,讓元智師生認識到社區的特色商家,增加彼此交流;藉由音樂祭達到推廣藝術教育及凝聚社區情感的社會功能。
     
Image

社區藝術節活動

社區藝術節活動
Image
06

全球處

 一、國際學生在地服務:結合服務學習課程,連續5年安排國際學生參與「大手牽小手」計畫,分別至中小學向本地生分享各國文化,也安排桃園淨灘活動,融入在地文化與生活。 
二、國際美食節:每年舉辦國際美食節,將部分所得捐贈真善美社會福利基金會。

     

07

通識教學部陳巍仁老師-走讀臺灣

 做為國家最高文化主管機關,文化部每年皆有大批預算用於文化推廣工作,與各地獨立書店合作的「走讀臺灣」計畫便是其中一類。桃園地區獨立書店資源充沛,有許多人才投入此領域的經營,位於元智大學旁的瑯嬛書屋便是其一,並另於元智校內開設天河書屋服務青年學子。 通識教學部陳巍仁老師長期在獨立書店領域耕耘,擁有大量的相關人脈與資源,瑯嬛書屋與鄰近的四非書房皆與通識教學部合作,辦理走讀臺灣系列活動。本活動由通識教學部外展教育空間「坐伙」與在地獨立書店串連,在瑯嬛書屋及四非書房中各舉辦一系列的走讀遊程,從生活中的閱讀概念出發,在遊程中融入桃園在地文史,從桃園境內閩客的遷移、國軍來臺的眷村、半城半鄉的場域等方向為出發點,並以位於桃園市中壢、平鎮、八德三個區域的景點配合文本先瞭解在地文化,再走入文化背景形塑出的當地生活,也從桃園水文化及自然環境進入到田野,品嚐當季鮮食、感受土地,給予參與者反思自身生活樣貌的可能,並藉由不同國籍背景的新舊住民認同,帶入新住民議題加深彼此的認識與理解。 配合疫情,在獨立書店及馬祖新村等在地店家串連下,辦理期間彈性應用室內外空間,以小團體多場次的方式規劃週間與假日的遊程組合,辦理半日、一日遊路線,讓不同群眾都可安排空閒時段參與,並安排作家講座、走讀遊程,讓文史工作者帶著民眾以輕鬆的步行或騎乘自行車實地走訪,讓閱讀不只存在於紙本上。 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與獨立書店合作的兩系列遊程,共有30場次的行程、4次的線上作家講座及3次的線上走讀。
     
走讀書店,看見在地連結 為推廣閱讀、提升公民意識與培養文化認同,元智大學與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在地NPO組織牛角藝文協會,以及桃園獨立書店如瑯嬛書屋、天河書屋、自心書房、新星巷弄書屋等合作,於每學期帶領學生參訪在地文化產業。 台灣的獨立書店每家都有其特殊經營與選書理念,兼具展現在地文化特色。由本校通識教學部「閱讀產業與文化傳播」與「詩與當代生活」課程主辦走讀特色獨立書店參訪,並提供部分名額以微型課程形式供全校學生選修。每學期透過參訪特定主題之獨立書店,帶領學生至現場體會書店的多元風貌,如動漫繪本主題(山豬窩文創、焙思書房、新竹或者書店)、現代詩主題(新星巷弄書屋、自心書屋)、宜蘭蘭陽在地經營主題(漁港書店《春陽號》、農田書店《小間書菜》,以及火車站前幾米園區之《舊書櫃》)等。 走讀書店之行程規劃,除了讓學生們觀察一間書店該如何將土地與人群做連結。參訪中亦會安排書店業者進行書店文化演講,透過與經營者的對談,讓學生們更能明白獨立書店的文化產業模式,了解其中的發展與困境。 每學期帶領學生走讀獨立書店,讓學生們對書店的想像認知不再停留於書籍買賣等基礎功能,還能深入探究獨立書店對於推廣閱讀素養的使命感,進而了解書店是如何與文化產業、公部門合作去創造一個推廣閱讀和塑造地方人文風氣的場地。
Taiwan1 1.jpg
Image
Image
08

SDGs的社區外展教育:坐伙

 霄裡現為閩客混居的場域,「坐伙」讀音取自閩南語諧音,「伙」字則取自客家的伙房,兩者皆有群聚、共同生活的含義而成。此空間由元智大學校友李柏翰、田郡渝共同成立,並由通識教學部協同藝設系陳冠華主任,串接彼此的資源整理出這間閒置的三合院空間。目前坐伙除了投入各部會之地方創生及文化推廣計畫外,在校內也與通識課程「在地多元文化課群」合作安排校外參訪,近年也在人社院劉宜君院長的幫助下,將在地課程的概念推廣到社政系中。 於「在地多元文化課群」中,有數門課程透過校外教學安排,使同學實地走訪課堂上所講述的場域,讓現地場景與文史知識藉由課程設計做呼應。坐伙與課群裡的「客家與臺灣」及「活的空間:歷史、社會與空間識讀」2門課合作,協助授課教師調整到霄裡參訪所要進行的內容,陪伴課程學生完成要在地方上執行的任務,如先前曾辦理過街訪提案執行、客家粄食製作、空間與活動、農事體驗等。 這些安排讓同學透過課程能對在地有更多瞭解甚至啟發興趣,讓坐伙這間曾閒置廢棄的伙房屋做為一個聚集地,成為學生藉由公共事務、文化推廣、地方創生等機會實踐自己想法的所在,也成為參與社區事務的一扇窗。藉此希望同學不要只在窗外窺探裡面的樣貌,而是鼓勵他們前進,和在地的夥伴們一起發想,並傳遞從社區內探索而來的故事。
     

seat 1.jpg
Image
seat 4.jpg
Image
09

「愛在霄裡—大手攜小手」

 教育與生活課程:「愛在霄裡—大手攜小手」 霄裡國小位在八德、中壢、平鎮交界上,是一座位在城市邊陲,由新住民、原住民族等文化不利群體所組成的學校,該校的社會關懷族群約占國小總學生人數的一半。 為關懷並提升所在社區小學教育質量,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教育與生活」課程參與USR計畫,帶領大學生進行在地社區的社會參與,以霄裡國小為社會實踐場域,找到有利的學習資源與文化刺激,與國小兒童教學互動,增進孩童語文表達與自信心,累積團隊合作力。 計畫已經持續四年,自1062學期開始,直至1101學期,帶領霄裡國小學生,運用校園資源並配合霄裡國小校本課程進行教學互動,並關懷輔導國小兒童。1062至1081學期,帶領霄裡國小同一群學生,進行校園中庭生態導覽/植物生態地圖、植物故事閱讀與繪本創作、校園環境桌遊創作、校園自然特色戲劇編演與影像表達等活動;1082至1101學期,帶領另一群學生,進行防疫教學影片、食農教育、運動與競賽、DFC 議題探究課程等教學活動。 四年來,教學互動的國小學生已累積1726人次;由於同一批國小學生持續互動兩年,學生的語文表達與溝通、小組人際互動與團隊合作力皆有明顯提升 據霄裡國小校長和主任表示,這些學生不僅在朝會時樂於發言表達和回應,也勇於參與各種競賽,以流暢的口語表達和團隊力獲得校外競賽認可,例如校際環境提案與環境教育實作競賽皆獲佳績,也獲得環保署台美生態學校「綠旗認證」。
     

shai 1.jpg
Image
class 4.png
Image
Image
shai 4.jpg
Image

桃園市中壢區遠東路 135 號六館14樓 61401R
Tel:(03)463-8800 #2034、2038 | E-mail:csdusr@saturn.yzu.edu.tw